会计移动加权平均是什么(立即根据当前的库存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一个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会计移动加权平均是什么 ♂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一种 存货成本计算方法,用于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每次收到货物后,立即根据当前的库存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一个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这个新的单位成本随后被用来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步骤
计算每次进货的平均单位成本
公式: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 (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 + 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 /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 + 本次进货数量)。
计算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
公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 = 本次发出存货数量 × 本次发货前的实际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
实时更新:每次进货后都会重新计算平均单位成本,使得成本信息更加及时和准确。
减少波动:由于最近的数据被赋予更大的权重,短期波动对成本计算的影响较小。
适用于价格波动大的商品:能够提供更加精确的成本信息,特别适用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商品。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缺点
计算量大:每次进货都需要重新计算平均单位成本,工作量较大,尤其是当经营品种较多时。
适用场景
移动加权平均法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对于需要实时更新成本信息的企业,如零售业和制造业,这种方法尤为有用。
示例
假设某企业在某次进货前,库存商品成本为300,000元,数量为200件,本次进货成本为200,000元,数量为100件。
计算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 = 300,000元
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 = 200,000元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 = 200件
本次进货数量 = 100件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 (300,000 + 200,000) / (200 + 100) = 2.5元/件
计算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
本次发出存货数量 = 50件
本次发货前的实际成本 = 2.5元/件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 = 50件 × 2.5元/件 = 125,000元
通过上述步骤,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每次进货后的库存成本,并准确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感觉读者对于会计移动加权平均是什么需求较高,下面小编根据读者对于会计移动加权平均是什么这方面的需求,感觉读者对于下面这篇文章也感兴趣,希望读者也看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会计科目代码是用于标识会计科目类别和顺序的数字编码系统,有助于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以及账目的查阅等会计工作,并且便于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示例:
资产类
1001 现金
1002 银行存款
1101 短期投资
1201 应收票据
1202 应收账款
1401 存货
1501 固定资产
1601 无形资产
负债类
2001 短期借款
2201 应付票据
2202 应付账款
2401 长期借款
2501 应付职工薪酬
2701 递延税款负债
2801 长期应付款
共同类
3001 实收资本
3002 资本公积
权益类
4001 盈余公积
4101 本年利润
4103 未分配利润
成本类
5001 制造成本
5401 管理费用
5601 财务费用
损益类
6001 营业收入
6051 营业成本
6101 营业税金及附加
6301 销售费用
6601 投资收益
6701 营业外收支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企业的会计科目代码可能会有所差异,以上仅为常见的示例。此外,一些具体的科目代码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类和说明,例如其他货币资金、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等。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商务合作请联系。邮箱:3183984895@qq.com